2015年8月8日星期六

電鍍溶液成分控制與化驗分析應注意的問題

    通常,電鍍溶液發生故障時,需要進行化學分析與電化學試驗。實踐表明,一個科學管理完善的工廠或車間,必須具有防范故障發生的監控能力與電化學試驗能力。因此,每個電鍍廠或車間均應具備分析監控電鍍溶液中最主要的鍍液成份。

    鍍液分析應注意的幾個問題:

    ①注意獲取理想數據化驗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分析電鍍故障,還應獲取理想數據,使心中有數。如何獲取理想數據呢?那就是在生產過程中,當鍍液表現出某些性能(如深鍍能力等)特別優良時,立即取樣化驗,把所得數據保留下來,不能認為只要控制在書本或資料上介紹的規定范圍內就可以了,一般來說,即使采用與資料相同的配方但因設備條件、所用化工原料質量不同,電鍍種類不同,所處理環境不同,實際中的工藝控制數據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本廠實際,即使是本廠的同一鍍槽,在電鍍不同產品時,與之相應的最佳工藝控制數據往往也是有出入的。因此,一般說,各個電鍍廠(車間)都應有適合於自己廠(車間)具體生產條件和電鍍產品的最佳工藝控制數據,這就必須通過化驗和工藝試驗來不斷摸索掌握。這對生產設備條件不太好,生產質量又不能長久穩定的中小電鍍廠來說,尤為重要。

    ②化驗結果要准確化驗是分析電鍍故障重要手段,化驗結果准確與否,直接影響到對故障原因的正確判斷。應該在鍍液毛病還未完全暴露時,就能從化驗結果中發現鍍液可能出現某種故障,及時進行霍爾槽試驗等鍍液組分調整,做到防患於未然。這樣,對出現的較大故障,能訊速提供准確的測試數據,采取相應的措施。如果化驗數據不准確,不僅不能合理維護和調整鍍液,甚至會由於誤判而起到相反的作用。

    ③嚴格化驗基本操作主要注意掌握兩個方面問題。

    一、是否正確取樣。當鍍槽較大時,鍍液多,取樣前應充分攪拌,爾後從靠近槽內四角及中心共5個點上取樣並混合而成。這對一般手工電鍍小廠、無陰極移動和采用加熱棒加熱的鍍槽來說,更應如此;一般用陰極保護框的鍍槽,框內外的鍍液成分含量往往有的鍍鎳、鍍鉻、鍍錫等槽液的化驗,取樣時注意當鍍液蒸發較多時,或在剛剛補充到了蒸發的水分不久就取樣分析,都是不適宜的;在一般正常定時化驗時,應將水分補充到鍍槽正常刻度,並通電生產幾個小時後再取樣化驗;用剛清洗過還帶溫的容器一次注入化驗電鍍試液是錯誤的。應該先用少量鍍液搖洗一下容器內壁(洗液仍可倒入鍍槽)再注入化驗分析試液(對於不幹淨幹燥的取樣容器無須這樣)。同樣,也不要用水洗或前一次用過後未清洗的專用吸管直接取樣化驗。凡使用用水清洗後帶溫的吸管和未經清洗的專用吸管(無論是濕的或幹的),事先至少要吸取兩次樣液,棄去洗液,然後才能正式吸取試液化驗;通常,鍍槽深、大的鍍液取的化驗數據,實際上只代表掛具插入深度這段槽液的成分含量。一般來說,下半部的某些成分含量有時比上半部稍微高些。當根據化驗結果進行底液調整時,應當考慮到這一點,特別是對一些控制范圍比較嚴格的光亮劑更應注意到這一點(有空氣攪拌槽液例外)。

    二、是化驗的基本操作手法。用吸管吸取樣液時,右手食指不能控制自如,對吸管和滴管的正確讀數方法要清楚,即視線同液面必須同一水平並取彎月面下緣低處(對於不易觀察下緣的深色溶液,也可讀彎月面兩側最高點,重要的是初讀和終讀都應取用一水平)。另外,將吸管內的吸取液放入錐形瓶中時,往往將吸管外壁緊貼在錐形的內壁上,這就使粘附在吸管外壁的鍍液也一起帶入錐形瓶中。正確方法應是左手握住錐形瓶,傾斜成45。角,右手三指垂直拿住吸管,並使吸管出口端處輕靠在雄形瓶內壁上。在鍍液化驗中,有時吸液僅取1ML,那是不夠的。因為在這種情況下,哪怕只要帶一滴液(約0.05ML),就會使分析結果產生約5%的誤差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